私募上半年增1.5万亿 公募权益类规模不如十年前

  [摘要] 上半年私募基金的增长主要由股权创投类私募贡献,证券私募规模则持续缩水。而公募基金的权益投资规模则颇为尴尬,相比十年前,整体规模反而缩水了数千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 宁鹏 发自上海

  7月10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发布了最新的私募基金备案登记数据。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私募管理基金总规模为12.60万亿元,上半年猛涨了1.5万亿元。

  不过,上半年私募基金的增长主要由股权创投类私募贡献,证券私募规模则持续缩水。而公募基金的权益投资规模则颇为尴尬,相比十年前,整体规模反而缩水了数千亿元。

  上半年增长1.5万亿

  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18年6月底,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903家,较上月增长0.84%;已备案私募基金73854只,较上月增长0.85%;管理基金规模12.60 万亿元,较上月增长0.27%。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4.52万人,较上月增加 1236 人。

  实际上,这个数据相比年初增长1.5万亿元,增速依然可观。截至2017年年底,协会已备案私募基金66418只,管理基金规模11.10万亿元,相比2016年新增规模3.2万亿元。

  从基金的类型来看,截至2018年6月底,已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35983只,基金规模2.54万亿元,较上月减少89.86亿元,减少0.35%;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5883只,基金规模7.20万亿元,较上月增加496.28亿元,增长0.69%;创业投资基5693只,基金规模0.75万亿元,较上月增加 101.84 亿元,增长1.38%;其他私募投资基金6295只,基金规模2.12万亿元,较上月减少169.54亿元,减少0.79%。

  综合以上数据,在弱市环境下证券类私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水,而股权类私募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速。实际上,证券类私募的表现延续了5月份的弱势。

  据招商策略数据,5月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只数为35903只,较4月减少105只;管理规模为25452亿元,较4月下降197亿元。今年以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行放缓的趋势较为明显。

  截至2018年6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规模的共21005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规模颇为可观的私募已经不再罕见,其中规模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24家,管理基金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269家,管理基金规模在20亿–50亿元的649家。

  “我了解到的情况,有些中小公募基金的投资总监‘公转私’,有的也只管理了几亿元。”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不能仅仅以规模来看待私募的实力,目前私募行业拥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老司机”不少,这在资管管理行业意味着竞争力。

  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认为,在2014年以来的金融大爆发中,私募在规范中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在短期内,居民收入没有出现跨越式增长,也没有出现其他的政策性红利,这一轮金融扩张是在流动性和金融创新浪潮下偏宽松的监管环境催生的。

  在李奇霖看来,未来证券类私募需要在产品的契合性、产品的可获性,以及产品的信任度上下功夫,来满足后刚兑时代下居民仍相对低风险的投资需求。在严监管环境下,经常可以听见业务如何难做的负面声音。然而,依然能看到有良好的投研能力、有确切突出的业绩表现的机构,拥有较好的生存发展环境,甚至可以看到爆款基金出现。

  公募权益类规模不如10年前

  对比私募的高歌猛进,公募基金的数据却稍显尴尬。

  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18年5月底,中国境内116家基金公司以及15家获得公募牌照的券商、保险资管等机构合计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为13.41万亿元。这是中国基金行业资产规模有史以来首次攀升至13万亿元上方。

  公开数据显示,公募基金资产截至2007年末规模约为3.1万亿元,10年半后增长至13.41万亿元,增幅逾3倍。

  整体规模数据虽然可观,实际上这与货币基金规模首次站上8万亿大关密不可分。货币基金占公募规模的比重达到了61.8%,这也是有史以来货基占基金资产的比重首次超过六成。

  从权益类资产的角度来看,公募基金过去十年的发展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截至2007年末,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2.97万亿元;截至2018年5月末,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合计不足2.5万亿元。不仅未有增长,整体规模反而下滑。

  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即使考虑到2007年末仍在牛市当中,与目前的市况有较大差别,公募基金在权益类领域的地位下降依然很明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十年前证券类私募刚刚萌芽,阳光私募的规模还在千亿以内,如今从规模的角度来看,已经有了数十倍的增长。

  有个数据或许能够说明公募基金在权益类领域的影响力变迁。2007年,在中国股市的流通市值中,公募基金占比为28%,而现在只有3.98%;同期,所有公募基金持有股票市值2.47万亿元,而现在只有1.78万亿元,减少约7000亿元。

  更为尴尬的是,并未有数据能够证明,证券类私募的投资业绩,长期业绩超过了公募权益类基金。

  实际上,与个人投资者持有公募基金呈缩水态势不同,机构投资者倒是颇为认同公募基金的投资能力。

  据2018年度保险资金委受托工作交流会上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获得受托管理保险资金资格备案的114家业外机构中,公募基金公司有68家,受托规模2640.47亿元。其中,受托规模排名前五位的机构分别是汇添富基金(288.80亿元)、富国基金(213.66亿元)、易方达基金(212.53亿元)、景顺长城基金(168.93亿元)和国寿安保基金(166.15亿元)。

  投资者结构变化产生影响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回顾2003年和2017年,除了基本面的驱动因素之外,也应关注到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对市场投资风格的影响。

  该研报指出,2003年QFII投资规模大幅增加。上市公司财报数据显示,2003年底QFII 持股从无到有,累计持股市值7.58亿元,占A股所有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的0.07%。此后QFII 持股规模持续上升,2004年、2005年分别持股市值29.58亿元、91.98亿元,分别占A股流通市值的0.29%、0.99%。

  与此同时,开放式基金规模爆发式增长,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达到921亿元、1490亿元、1651亿元,分别占流通市值的8.12%、14.57%、17.73%。QFII入市叠加开放式基金需求爆发,驱动了五朵金花行情,煤炭、电力、钢铁、汽车、银行五个行业走出了结构性投资机会。

  当时开放式基金持股市值占前6的行业,分别是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汽车、钢铁、通信、银行,构成五朵金花结构性投资机会的直接驱动力,公募基金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实际上,在机构投资者占比方面,海外同国内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据绝大部分比例。

  以美国为例。从美联储的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底,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市值占比高达61.0%(不包括非营利性组织,实际比例会更高),其中共同基金、海外投资者、交易所基金、地方政府养老金以及私人养老金机构占比较高。在时间维度上,自1990–2017年,美股机构投资者占比数据在持续上升,近14年维持在62%左右的水平,远高于个人投资者。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在A股市场上,机构投资者账户占比在0.4%左右,交易占比为12%,总市值占比为16%,而流通市值占比接近40%,市场仍是个人投资者占主导,且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一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无论是账户数量占比、交易占比还是市值占比,这一数据都在不断降低。

  总体上,所有机构的流通市值占比在不断下降,近期稳定在6%附近,与法人资本比例在增大有关。分机构来看,基金占比较高(一部分原因在于基金信息披露比较完善),但随着市场的发展,该比例在不断下降。保险持仓市值也逐渐升高,并接近于基金。银行占比上升明显,券商、社保、QFII则保持相对稳定。

关键词阅读:公募基金 私募证券 私募基金 结构性投资 景顺长城基金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