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又有资管大佬离职后火速投身私募 但公奔私业绩为何难续传奇?

  时至年末,又一资管大佬加入私募行业阵营。深圳诚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2020年12月22日完成备案登记,机构类型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执行董事均为余海华。

  内外因推动,资管人士“奔私”阵营又扩容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深圳诚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26日,在2020年12月22日完成备案,登记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实缴比例32%,目前公司有5名员工,且均已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诚诺资产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余海华的履历来看,不仅拥有券商从业经历,还曾担任华林证券资产管理部权益投资负责人。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余海华具有十年以上证券从业经验,遵循价值投资理念,坚持基本面研究为出发点,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擅长从政策面、行业景气度、产业周期、公司商业模式等基本面挖掘投资机会,过往管理业绩每年均实现正收益。

  在过往的采访中,余海华在谈及投资心得时表示,从投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热爱,热爱投资是最大的动力,在投资当中要保持知行合一,勤奋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多做研究工作,并根据资金周期来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等。

  今年知名奔私的资管大佬还有慎知资产的余海丰。在创立慎知资产前,余海丰曾先后在红塔证券、渤海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光大永明资产等机构任职,还是泰康资产的基金经理,从2014年2月24日开始管理泰康资产的创新动力。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慎知资产目前已经备案10只产品,管理规模在1-10亿元。

  对于2020年再度演绎牛市才有的“奔私”大潮原因,滨利投资基金经理梁滨介绍,2020年公募基金普遍业绩明显优于私募,之所以更多的公募资管人才创业做私募有两方面原因,优秀的业绩极大增加了资管人才的自信心,另外则是市场环境不断改善。

  广州雪球投资董事长李昌民表示,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缺乏长效激励机制,激励制度仍然存在制度障碍,产品端的激励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合规性障碍,是近年来不少优秀资管人才涌入私募的主要原因。而私募没有公募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激励制度也较为到位。

  “公奔私”不再是吸金招牌,规模业绩并不尽如人意

  虽有债市爆雷影响,但是对于权益类资产来说,2020年依旧是较为舒适的投资年份。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通过统计公司运行中股票策略产品数量在3只以上(含3只),30%的股票策略产品当月净值已更新,且公司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私募机构,满足该条件的367家私募机构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35.23%,更有98%的私募机构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其中更有6家机构年内收益翻倍。

  在疫情影响下,欧美各国货币政策放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有所上涨,CTA基金表现也乘东风上涨。从不同规模期货期货私募机构的表现,平均收益最高的是1-10亿的私募,平均收益达36.29%,50亿规模以上期货私募机构更是全部斩获正收益。

  基金赚钱效应明显,更是吸引了不少公募、券商资管人士纷纷自立门户创立私募公司。在今年公奔私的基金经理中,最知名的当属林鹏和谐汇一资产。和谐汇一资产在10月19日开启旗下产品首发,根据媒体报道,林鹏奔私后的首批产品单日热卖150亿元。

  不仅如此,今年更有原工银瑞信基金公司董事长郭特华成功备案海南富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富国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于洋与百亿私募研究总监合伙成立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原大成基金研究总监、大成基金社保投资部总监王文祥也是加盟了新锐百亿私募——聚鸣投资。

  虽然拥有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经理数量也不在少数,但是业绩也并非全部给力。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在私募公司担任公司法人、公司高管、基金经理等核心职务人员中,就有597位基金经理拥有公募从业背景。上述公募派基金经理今年以来平均收益23.12%,但是业绩分化也是极为明显。今年以来有13位公募派基金经理业绩翻倍,但也有多位基金经理年内跌幅超过30%,最大跌幅更是达到73.75%。

  此外,从近年来公奔私的基金经理来看,虽有兴业基金杨东的宁泉资产与前东方红资管林鹏的和谐汇一资产规模得到快速增长,其余公奔私基金经理所在公司规模发展也是较为平稳。

  对于奔私机构规模和业绩并不十分突出的原因,冬拓投资总经理王春秀分析称,一方面是研发能力的下滑,公募基金强大的研发能力是创业型私募基金不能比的,脱离原有的研发平台必然导致研发能力的下滑。另一方面是基金经理专注力的下降,在奔私后募资、管理、研发、投资都要自己搞定,这些琐事会造成多方面的精力消耗,基金经理专注力的下降必然导致研发和投资能力的全面下降,进而影响到基金产品的业绩。

  广州雪球投资董事长李昌民也表示,公奔私的机构大多知名度有限,能带来的增量资金也相对有限,离开原有体系营销也是一个短板。在原有公有体系中生长起来压力较小,但来到私募公司后,业绩与基金经理自身收益挂勾,压力大且竞争者众多,投资思路也很难客观,从而造成投资业绩不达预期。

  滨利投资基金经理梁滨认为,公募奔私在营销上是具备明显的优势,在公募基金积累的良好业绩很容易受到渠道方青睐,而在奔私后业绩并不十分突出,除了受制于投研团队的改变,在追求相对收益到绝对收益的过程中,也可能对基金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阅读:私募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