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石投资控制权争夺事件又有新消息!袁宇和李硕发布联合声明:共同决定积极处理分歧
鸣石投资控制权争夺事件引发金融圈高度关注。今日,上海鸣石投资发布联合声明称,创始合伙人袁宇和李硕共同决定积极处理分歧,并就将此事的处理对公司影响降至最低达成一致。双方目前正在协商中,公司日常经营一切正常,产品继续暂停申购,赎回不受影响。
综合媒体近日报道,10月13日,百亿量化私募“鸣石投资”实控人、总裁李硕公布解除了创始人、首席策略负责人袁宇在公司的职位和其对策略组的管理,直接触发了“关键人条款”,并称鸣石投资恐将面临大量赎回。受消息影响,有头部券商产品部公布暂停鸣石投资旗下新产品“鸣石傲华12号2期”募集工作。
事件发生后,有媒体报道称鸣石投资将面临清盘、牌照注销风险。针对此事,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钟建表示,鸣石投资2014年申请牌照时顶多算是隐名控股违规,2017年李硕才和袁宇签署代持协议,前者通过上海松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持鸣石50%的股权。因此鸣石投资在申请私募牌照时,不存在股权代持的违规行为。
公开资料显示,鸣石资产2010年注册成立,注册时股东有李硕无袁宇。2014年底,鸣石资产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而袁宇和李硕的股权代持协议签署于2017年。据了解,袁宇或为美籍身份,在申请私募基金牌照时多有不便,很大程度上因为此原因,将好友李硕推至前台。
关于代持的行政监管风险方面,钟建律师表示,《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于2021年1月8日公布实施,规定要求代持问题一年内也即2022年1月7日完成整改即可。整改前,钟建律师认为鸣石并不会因为代持而被行政处罚。但是,因为整改要涉及管理人控股股东变更登记,属于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变更登记,需要在基金业协会做重大事项变更登记备案,如果提交变更登记备案材料时,不能把代持争议在民事层面解决,那么基协层面的变更登记很难完成,如此在整改期满后,如解释说明得不到证监会认可,就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但从保护投资者考虑,应该不至于太重。
关键词阅读:鸣石投资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